环球微头条丨义安区人民政府官网_义安区
来源:互联网     时间:2023-02-06 23:06:02

1、1990年,铜陵县有4个镇,14个乡,13个居委会,199个村委会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1991年8月,成立太平乡太平街道居委会。

3、1992年2月,成立新桥乡丹凤居委会和董店乡董店街道居委会。

4、1993年,撤西湖乡建西湖镇。

5、1994年,撤新桥乡、朱村乡、董店乡,建新桥镇、朱村镇、董店镇。

6、1995年,成立西湖西凤居委会。

7、1996年6月,成立顺镇安镇金岱居委会、城镇万鸡山居委会,1996年8月,成立朱村镇朱村街道居委会。

8、1999年10月,彩带县城关镇近城村、近市村和西湖镇工农村划归铜陵市狮子山区。

9、2000年末,共有8个镇,10个乡,20个居委会,196个村委会。

10、2001年底,西湖镇整建制划入市狮子山区。

11、2004年5月,实施行政区划调整,乡镇数由过去的10个乡、7个镇调整为4个乡、5个镇。

12、2004年底,调整后的大通镇整建制划入市郊区。

13、 2008年,有4个乡即东联乡(由原流潭、永丰两乡合并)、西联乡(由原太平、和平、钟仓三个乡合并)、胥坝乡(由原胥坝、安平两乡合并)、老洲乡,4个镇即五松镇(原城关镇)、顺安镇(由原顺安、新桥两镇合并)、钟鸣镇(由原钟鸣镇、金榔乡合并)、天门镇(由原董店、朱村两镇合并)。

14、 义安区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,受新构造运动影响,长江褶皱下降,南岸地势逐渐抬升。

15、频繁的褶皱、断裂运动促使发生强烈的断裂块分异,形成低山、丘陵、山涧河谷、波状起伏的岗地和沿江冲积平原。

16、地貌呈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性变化,境内总地势南高北低,中部为南北过渡地带。

17、根椐地貌形成特点、形态特征和组成物质,分为3个类型区。

18、地势自南而北由低山区、丘陵区、洲圩区依次分布。

19、南部低山区范围包括西牌峰、黄木岭、狮子山一线以南地区,占全区面积约40%,海拔高程较高,一般在200~500米之间。

20、钟鸣、金榔、新桥、董店、朱村等地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,发育有一些断块状低山。

21、境内低山呈北东向展布,多为褶皱型,少数为断层山,一般坡度在25°~30°左右,山体较完整,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。

22、组成低山的岩层主要有燕山运动的花岗岩类、闪长岩类,三迭系、二迭系的石灰岩和硅质岩,志贸系上、中统和泥盆系上统的石英砂岩、砂质页岩、粉砂岩。

23、中部丘陵区围包括新沟、花园王、玉楼山、山边崔家一线以南,和城关、流潭、钟仓、西湖、钟鸣、新桥等地,占全区面积约30%。

24、海拔高程小于200米,多在50~150米。

25、中部丘陵区为南北过渡地带,丘陵呈北东向展布,带状分布。

26、地面平均坡度较南部小,一般在15°~20°,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陡峻。

27、地面切割较碎,发育有一系列的冲、谷。

28、地形起伏小,往北趋临平原圩区,地势随之逐渐降低,相对高程在20米至30米。

29、组成物质主要是第四纪上、中更新统红色粘土、下蜀系黄土,同时伴有三迭系、二迭系的石灰岩、第三纪紫红砂砾等。

30、顺安蛙形岗、钟鸣鲢鱼山、城关江边丘岗,新建光荣村等地分布有白垩纪砂砾岩。

31、沿顺安河、新桥河形成的狭长河谷平原(畈田)组成物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;厚度一般约5米。

32、北部洲圩区铜陵县地势最低区,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。

33、范围包括大通、老洲、安平、胥坝、太平、永丰、和平,以及钟鸣、顺安、城关、流潭、西湖的部分地区,占全区面积约30%。

34、本区自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时期,长江及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形成了深厚的沉积层。

35、自全新世以来,本区又普遍下降,形成沿江带的沙洲、江心洲及沼泽湖荡,海拔高程多小于10米,地面坡降多小于1/5000。

36、本区组成物质主要为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和湖泊相沉积层。

37、 义安区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,四季分明,全年气候温和湿润,雨量适中,湿度较大,日照充足,无霜期长,季风气候显著。

38、由于气候的过渡性,冷暖空气交锋频繁,冬夏温差显著,降水年际变化较大,常有旱、涝、风、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。

39、四季气候特点:春季高空西风带逐渐北撤,冷高压衰弱北缩,暖高压增强北移,气温跳跃回升,天气多变,时晴时雨,时暖时冷。

40、当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南侵时,常伴有阴雨大风降温过程,形成“倒春寒”天气。

41、夏季,5月底进入夏季,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跃,暖湿气流活跃。

42、6月中旬梅雨时阴雨连续,降水强度较大,易致洪涝。

43、秋季,副热带高压减弱渐南撤,冷高压势力增强南下,降温迅速,日温度较差加大,雨水少。

44、易致秋旱。

45、遇有较强冷空气南侵时,常形成秋季低温,淫雨绵绵。

46、冬季,受内蒙古高压控制,天气晴朗,干燥寒冷,以偏北风为主。

47、霜或霜冻出现频繁,每年均有降雪,大多年份有积雪。

48、年际气温累年年平均气温16.1℃,年际差异较大,最高年(1961年)平均气温17.1℃,最低年(1980年)平均气温15.5℃,高低差1.6℃。

49、累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.8℃。

50、最高1978年为20.1℃,最低1989年为17.7℃。

51、全年日照可照时数平年为4427.2小时,闰年为4438.3小时。

52、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47天,最长达276天(1960年),最短212天(1966年)。

53、降雨累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384.7毫米。

54、历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36.3天。

55、历年年平均降雪日为11.3天,年最多降雪日为21天(1973~1974年),最少为2天(1970~1971年)。

56、全年平均风速为3.1米/秒。

57、 土壤种类与分布 本县土壤类型,共分为7个土类,13个亚类,49个土属,85个土种。

58、因地貌类型和局部地形的差异,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特点不同。

59、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红壤、棕色石灰土、水稻土及小面积的潮土和紫色土。

60、分布因地形而异,通常从低山丘陵到冲畈分布以黄红壤、水稻土为主;山间谷地以香灰土田、砂砾泥田、砾身砂泥田为主;河流两岸的以砂泥田、石灰性泥骨田为主;冲两旁呈梯级分布白浆土田;石灰泥田呈环状分布于石灰岩丘坡脚。

61、北部沿江洲圩平原,潮土是其主要旱作土壤类型。

62、江心洲沿主江一侧向内依次为江沙土、青沙土、灰沙土和灰泥土,沿江滩地向内依次为灰沙土、灰沙泥土、灰泥土并与水稻土灰泥田相接。

63、水稻土也是其主要土壤类型,通常在Ⅱ级阶地圩田多分布湖泥田,而在平坦和低洼处多分布烂泥田、青丝泥田、青泥田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 土壤类型 平均气温 狮子山区 对大家有